-
全固態(tài)電池被認為是下一代電動汽車真正意義上的動力電池,與目前廣泛采用的鋰電池相比,其充電更快、續(xù)航里程更長,安全性和壽命也有所提高。
充電更快、續(xù)航里程更長、安全性更高,多國車企押注全固態(tài)電池|科技創(chuàng)新世界潮
-
現代化學依賴分析儀器。從實驗室研究單個分子間的反應到工程師運作工業(yè)反應器制造出成噸產品,這些工具提供的信息使化學家能夠跟蹤分子并洞悉它們的行為。近日,美國化學會期刊《化學和工程新聞》在100周年的特輯中,揭示了化學家的“百寶箱”。
化學家百年來的“百寶箱”
-
在日本,今年7月至少有53人死于中暑,近5萬人需要緊急醫(yī)療救助。與此同時,民眾對消暑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。為應對炎熱,日本不少公司正在開發(fā)幫助人們消暑解熱的產品。在近期日本東京舉行的一年一度的“酷暑對策”博覽會上,這些公司展示了他們的產品。
東京博覽會上的抗暑“新玩意兒”
-
近年來,人工智能(AI)領域發(fā)生了巨大變化,ChatGPT橫空出世,引發(fā)生成式AI創(chuàng)業(yè)熱潮。很多科研團隊和公司正在利用AI應對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大的科學挑戰(zhàn):從破譯蛋白質的秘密,到研制出新藥,再到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實現可商用的核聚變發(fā)電等。
人工智能助力應對科研大挑戰(zhàn)
-
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擁有“陽光之州”的美稱,然而這里人均皮膚癌發(fā)病率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高。即使只曬傷一次,患黑色素瘤的風險也會增加一倍以上,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最致命的一種。因此,防曬霜是在這里生活或來此處旅游的人的忠實“朋友”。
漫漫探索路:為了更安全有效地防曬
-
豐田汽車公司近期宣布,擬于2026年上市的電動汽車將采用新的“一體化壓鑄”技術,可把生產工序和工廠投資減少1/3。此前,特斯拉公司就開發(fā)出了類似的“大件鑄造技術”,并于2020年應用于“Model Y”后部的車身零部件上。
電動車制造模式迎來新變革
-
ChatGPT橫空出世后即風靡全球,它以強大的信息整合和對話能力驚艷了整個世界,隨著技術的不斷更迭,目前最新版的ChatGPT已經擁有撰寫論文、代碼、軟件,以及進行科研輔助分析等多種強大功能。
人工智能正在塑造科研新貌|科技創(chuàng)新世界潮
-
維多利亞·格雷患有一種被稱為鐮狀細胞病的遺傳性疾病,這種疾病會導致紅細胞形成異常的“鐮刀”形狀,阻塞毛細血管,患者不但疼痛異常,還可能造成器官損傷。
醫(yī)學界的里程碑還是曇花一現的新事物?CRISPR療法治病能走多遠|科技創(chuàng)新世界潮
-
近年來,電子商務呈指數級增長,消費者對高效及時配送的需求與日俱增,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物流的重要性也不斷飆升。
人工智能助力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|科技創(chuàng)新世界潮
-
如果通過人工智能驅動的機械臂,人可以變成游戲《王者榮耀》里的英雄魯班大師,或電影《蜘蛛俠》中的奧托·奧克塔維斯博士,那將是多么“狂拽酷炫”!現在,隨著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的日益普及和應用,人類或許正在步入一個人機協作日益普遍的未來。
半機器人時代真的來了嗎
-
科學家在研制針對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的疫苗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。經過數十年上下求索,癌癥疫苗相關研究正到達一個轉折點,疫苗將成為癌癥治療領域下一個大事件,預計5年后將有更多癌癥疫苗問世。
癌癥疫苗研究方興未艾|科技創(chuàng)新世界潮
-
鋼和鐵的生產是碳含量最高的兩個行業(yè),鋼鐵制造業(yè)產生的溫室氣體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8%,鋼鐵生產脫碳至關重要。國際能源署(IEA)的數據顯示,到2050年,鋼鐵行業(yè)的排放量必須減少50%,然后持續(xù)下降,才能實現全球氣候目標。
綠鋼要起步,綠能須跟上
-
沙門氏菌通常會引起食物中毒,但2019年,71歲的加拿大人愛瑞特·巴爾布爾自愿喝下一瓶含有10億個活性鼠傷寒沙門氏菌的液體,作為對抗胰腺癌的最后手段。當時,胰腺癌已經擴散到她體內其他器官,她只能活幾個月。結果顯示,她的腫瘤縮小到了原來的10%。
微生物有望成為抗癌利器
-
隨著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(AI)快速發(fā)展,人們對AI的關注度大幅上升,與此同時各方擔憂也在加劇。在技術率先發(fā)力的當下,人類似乎正處于十字路口,如何讓AI造福人類而不是構成威脅,正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。
人形AI走上舞臺中央
-
今年4月,總部位于日本川崎市的千歲實驗室公司在馬來西亞設立了全球規(guī)模最大的藻類培養(yǎng)設施,旨在利用二氧化碳生產生物燃料。該公司的目標是在用培養(yǎng)藻類制造生物燃料時,將其成本控制在能與化石燃料競爭的水平。
培養(yǎng)藻類制造生物燃料未來可期
-
今年3月,美國能源部發(fā)布海上風電普及戰(zhàn)略,目標是讓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由現在的數萬千瓦,提高至2050年的1.1億千瓦。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普及的是固定在海底的著床式風電機組,其適合淺水海灘,很難應用于水深超過50米的海域,因此尚未大規(guī)模商用。